狗狗看到主人就撲上來,是愛還是失控?
BY 訓練師 Yina │

狗狗為甚麼會撲上來?
當你一回家,狗狗立刻衝上來、前腳搭在你身上、瘋狂搖尾──許多飼主會心一笑:「牠好愛我!」但如果這樣的行為伴隨過度興奮、吠叫或咬手,其實不只是「太愛你」,而可能是情緒失控。在行為學中,我們稱這類行為為「衝動控制不足(Impulse Control Deficit)」或「過度迎接行為(Excessive Greeting Behavior)」。
為什麼牠停不下來?

1. 強烈的正向情緒釋放
狗狗非常擅長「活在當下」。當牠聽到你的聲音、聞到氣味、看到你回家時,整個情緒瞬間爆發,撲上來是牠表達喜悅最直接的方式。
狗狗非常擅長「活在當下」。當牠聽到你的聲音、聞到氣味、看到你回家時,整個情緒瞬間爆發,撲上來是牠表達喜悅最直接的方式。

2. 缺乏自我控制訓練
沒有學過「坐下迎接」「等待」等自控口令的狗狗,面對興奮刺激時自然會用全身反應。這不是故意失控,而是大腦前額葉尚未學會「煞車」。
沒有學過「坐下迎接」「等待」等自控口令的狗狗,面對興奮刺激時自然會用全身反應。這不是故意失控,而是大腦前額葉尚未學會「煞車」。

3. 飼主不自覺地強化行為
若狗狗長時間獨處,當飼主出現時,撲跳行為可能是分離焦慮的延伸反應。這不是歡迎,而是無法壓抑的情緒宣洩。
若狗狗長時間獨處,當飼主出現時,撲跳行為可能是分離焦慮的延伸反應。這不是歡迎,而是無法壓抑的情緒宣洩。

4. 尋求身體接觸的需求
有些狗狗天生社交性高、對肢體接觸依附強。撲人代表「想靠近你」,但這種需求若未被引導,也會變成壓力來源或誤解為失控。
有些狗狗天生社交性高、對肢體接觸依附強。撲人代表「想靠近你」,但這種需求若未被引導,也會變成壓力來源或誤解為失控。

5. 長時間分離引發焦慮
若狗狗長時間獨處,當飼主出現時,撲跳行為可能是分離焦慮的延伸反應。這不是歡迎,而是無法壓抑的情緒宣洩。
若狗狗長時間獨處,當飼主出現時,撲跳行為可能是分離焦慮的延伸反應。這不是歡迎,而是無法壓抑的情緒宣洩。
最好的處理方式-讓愛更穩定的五步法
步驟一:建立「冷靜迎接」儀式



- 回家時先忽略狗狗的撲跳與吠叫
- 等狗狗四腳著地,再給予獎勵
- 可搭配指令「EASY」或「等一下」
步驟二:消耗能量
當日常精力被釋放,狗狗回家迎接時的爆發力自然減少!



多安排散步:
透過室外散步不僅能增加狗狗的運動量,還能適當地消耗體力及釋放壓力。
透過室外散步不僅能增加狗狗的運動量,還能適當地消耗體力及釋放壓力。
善用藏時玩具:
藏食玩能讓狗狗透過嗅聞找出完零食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得到樂趣、不無聊,還能釋放壓力消耗腦力及精力。
互動訓練:
短時間內反覆練習坐下、等待、迴轉、躺下、來這裡等命令,結合獎勵與遊戲,可消耗心理能量並建立服從。
步驟三:引導替代行為與獎勵冷靜
一定要謹記!!

1.建立安全行為:
給予口咬玩具、舔舔墊等安撫用品,讓牠用嘴巴做安全行為。

2.學習如何保持冷靜:
當牠選擇安靜等待時,立即獎勵,強化正確反應。
步驟四:訓練「坐下=打招呼通行證」
在每次互動前要求牠坐下並保持幾秒,才能得到關注。長期重複後,狗狗會自動以「坐下」取代撲跳。

步驟五:醫學與行為評估
若狗狗在撲人時伴隨喘氣、流口水或咬人反應,應排除焦慮症、疼痛或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問題。行為獸醫能提供更精準判斷。

這個行為代表什麼?

這是愛,也是焦慮的出口
狗狗撲上來的確是喜愛的表現,但同時透露「我太興奮,無法控制」。愛與焦慮常在同一條線上。

反映了人狗關係的互動模式
如果飼主習慣用高亢語調或過度反應迎接,狗狗也會模仿這種「熱烈」的節奏。行為是一種雙向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