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狗狗開始吃大便——行為背後的身心密碼

狗狗會「吃大便」,是缺乏營養嗎?
當你發現狗狗轉頭聞一聞自己的大便,甚至張嘴「咬下去」的那一刻,多數飼主的第一反應是:「是不是缺乏營養?」但事實上,食糞行為(Coprophagia) 在臨床行為學中屬於一種異常進食行為(Abnormal Ingestive Behavior),它不僅與飲食有關,更可能反映狗狗的心理壓力、環境刺激不足,甚至人狗互動中的誤會。換句話說,牠不是「愛吃髒東西」,而是在用這種方式「表達」某種需求。
為什麼牠會吃大便?
牠不是貪吃或髒亂,而是在用行為告訴你:「我需要被理解。」

幼犬在成長過程中常模仿母犬。母犬為保持巢穴清潔會舔食幼犬排泄物,若幼犬觀察並模仿,就可能延續成長期後的「食糞習慣」。

有些狗狗發現:只要牠吃大便,主人就會大叫、跑過來、指著牠說「不行!」於是牠學會了——「這樣做能讓你看我」。這是典型的「反向強化(Negative Attention Seeking)」行為。

若狗狗的腸道吸收率差,糞便中仍殘留大量未消化蛋白質與脂肪,對牠來說那仍是「有食物味道的東西」。部分狗狗因缺乏維生素B群或消化酵素,也可能以食糞行為補足不足。

長時間獨處、關籠、活動量不足時,狗狗會以重複性行為(包括舔、咬、吃糞)來舒緩焦慮。特別是敏感型與高智商犬種更容易出現。

部分狗狗若生活環境不乾淨、糞便未即時清理,可能形成「代主人清理」的習慣,久而久之,牠們將糞便視為環境的一部分,失去自然的厭惡反應。
行為重建五步修正法
步驟一:進行健康與營養檢查
狗狗在感到不安或威脅時,會有以下肢體語言,若注意到這些信號,請不要繼續靠近或觸碰,避免讓狗狗感到更大的壓力。



- 做腸道寄生蟲檢測、糞便分析與營養血液學檢查
- 若有吸收不良或寄生蟲感染,依獸醫建議治療並補充益生菌
- 使用高消化率飼料,降低未消化營養物吸引力
步驟二:立即清除糞便、減少接觸機會
這是最重要的部分,要仔細小心執行!



狗狗的嗅覺極為敏銳,若排泄後未及時清理,牠可能因氣味被吸引再次靠近、嗅聞甚至「試探性品嚐」。立即清理可中斷這種行為連結,讓狗狗逐漸忘記「糞便=可探索或可吃的東西」。
多犬家庭中分區排便,防止互相模仿或「代吃」:
狗狗具有社會學習能力,當一隻狗出現食糞行為,其他犬隻可能因觀察模仿而產生同樣行為。將排泄區域分開,不僅可減少氣味交叉刺激,也能避免「代吃」情況,讓每隻狗在自己的空間完成排泄行為,維持環境與行為的穩定。
保持環境整潔、糞便不殘留氣味:
殘留的氣味會在狗狗腦中形成「獎勵線索」,讓牠再次尋找同樣的味道。
定期以寵物安全的除臭劑清潔地面、狗廁或戶外排泄點,能有效中斷氣味記憶,讓狗狗逐漸將糞便氣味與「可食」的概念脫鉤。
乾淨的環境不僅能降低食糞行為,也能維持家庭衛生與心理安定感。
步驟三:改善生活品質與刺激度
一定要謹記!!

1.增加散步與嗅聞活動:
透過嗅聞墊、找零食遊戲滿足探索慾,減少無聊與焦慮行為。

2.給予安全咀嚼玩具:
讓狗狗有適當口腔刺激出口,分散注意力、降低異常啃食。
步驟四:行為訓練與口令轉移
避免吼叫或打罵,以免強化負面注意力,當狗狗排便後不再回頭嗅聞時,立刻獎勵。

步驟五:與專業訓練師合作
如果問題持續或行為嚴重,建議尋求專業狗行為師的幫助。他們可以針對您的狗狗個案,制定詳細的訓練計劃。

牠在告訴你什麼?

這是焦慮或缺乏刺激的「警訊」
食糞常出現在心理壓力高、生活單調的犬隻身上,狗狗不是貪吃,而是在尋找控制感與安定感。

「被罵」也是一種關注
對狗狗來說,任何情緒反應都可能成為行為的強化,當出現食糞行為應該用平靜的語氣與行為重導,比責罵更有效。

這是身體與環境的雙重訊號
可能同時反映出腸胃健康、環境衛生與心理需求的不平衡,理解牠的語言,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