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性行為問題 - 狗狗咬人該怎麼解決?
BY 訓練師 Ranie │

攻擊性行為的定義 ?
攻擊性行為在犬隻中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此類行為最常來自恐懼、領地保護或資源競爭等多種原因。
藉由不同的誘發條件可以將攻擊性行為分為以下四類 :
- 恐懼型攻擊性:犬隻在感到威脅或無法逃脫時,為了自衛而引發攻擊。
- 領地型攻擊性:當犬隻試圖保護其居住環境或資源(如食物、玩具等)時,可能會表現出攻擊性。
- 社會主導攻擊性:某些犬隻可能嘗試在與其他犬隻或人類的互動中爭取更高的社會地位。
- 痛苦引發的攻擊性:當犬隻感到身體疼痛或不正常時,也可能表現出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出現時常帶有的動作:



咆哮與露齒:當狗狗感到威脅時,會以咆哮和露齒的姿態來威嚇對方。
撲咬行為:在面對特定情境或威脅時,狗狗可能會主動撲向人或其他動物。
身體僵硬:狗狗在感到不安或準備攻擊時,身體會顯得緊張、僵硬,尾巴高舉或垂直擺動。
攻擊性行為的成因:

1.恐懼或不安
狗狗在感到害怕或不安時,會將攻擊行為當作自我保護的方式。例如,牠們在陌生人或動物靠近時可能會表現出攻擊,試圖讓對方遠離。這樣的行為特別容易發生在社會化不足的狗狗或曾遭受創傷的狗狗身上。

2.領地保護
某些狗狗天生具有強烈的領地保護本能,當有陌生人或其他動物靠近牠們認為是“自己領域”的範圍時,會展現出攻擊行為以示威。

3.食物或物品保護
一些狗狗對食物或玩具具有強烈的占有慾,當牠們感到有人或動物靠近想“搶走”這些物品時,會變得具有攻擊性。

4.健康或身體不適
狗狗在身體不適或疼痛時,可能會因為對觸碰感到不適而表現出攻擊行為。因此,定期檢查狗狗的健康狀況對於預防此類攻擊行為非常重要。
狗狗在身體不適或疼痛時,可能會因為對觸碰感到不適而表現出攻擊行為。因此,定期檢查狗狗的健康狀況對於預防此類攻擊行為非常重要。
處理攻擊性行為的流程:


1.建立安靜、穩定的環境
創建一個狗狗感到安全的環境,並避免暴露在過度刺激的情境下,例如大型聚會或陌生人頻繁來訪的場合。
2.社交化訓練
透過逐步的社交化訓練,讓狗狗學習如何與人和其他動物相處。首先從小規模的接觸開始,如在狗狗熟悉的環境下引入一位新朋友,並逐漸增加互動人數和情境的難度。


3.正向強化訓練
當狗狗在有潛在威脅的環境中表現出穩定的行為時,立即給予獎勵(如零食或稱讚)。這可以幫助狗狗理解,冷靜地面對刺激才是獲得獎勵的行為。
4.引導注意力轉移
當狗狗開始表現出攻擊跡象時,立刻轉移牠的注意力至其他活動上,如命令坐下或進行簡單的訓練動作,幫助牠分散焦點。